网上有关“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推进港澳与珠三角及其他城市的科创合作,成为现阶段大湾区的主要工作之一,而发展科创被视为香港求变的利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重点提及,9 2城市要加强 科技 创新合作,更好地发挥内地与香港、澳门 科技 合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粤港澳 科技 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 科技 创新走廊建设,共同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
自林郑月娥2017年7月1日就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以来,一直以发展创新及 科技 为施政重点,并将科创发展纳入首份年度施政报告,包括增拨研发资源、发展新基建、建立 科技 集群等,并已拨款1000亿港元以推行一系列措施,支持香港的科创企业。
如今,香港创业氛围渐浓,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一直奔走于各大科创论坛,一场自上而下的创业潮正在香港涌动。
香港正在积极创新求变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公开场合中表示,香港的“地基”很好,人也很优秀,定可再创辉煌。今天的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把创科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变化体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上。2018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拨款500亿港元支持科创项目发展,并公布了一项与河套区开发息息相关的大动作——预留200亿港元用于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 科技 园”第一期开发建设。2018年4月底,港股IPO新政落地,接纳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并降低生物 科技 类公司IPO门槛。2018年5月份,香港科创局又推出“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方便快捷提供工作签证,以吸引世界各地人才汇聚香港。
林郑月娥自上任以来奔走于各大科创论坛,展示香港在科创领域的优势与人才储备。5月14日,林郑月娥出席由港府举办的香港桂冠论坛启动礼。该论坛主要是为加强世界各地青年科学家的联系,以支援香港和国际 社会 青年在科创领域的交流,寻求创新突破。林郑月娥在演讲中强调,香港需要在科创领域奋起直追,也要引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情,创科发展已经在特区政府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对比深圳,仅一河之隔的香港在第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并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如今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中,香港也更像是“局外人”。相比其金融,香港在 科技 及互联网领域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中金公司在一篇主题策略报告《三城记》里写到:2013年,香港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只剩下1%,工业急速空心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之都”,全 社会 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严重偏低,只占整个GDP的0.7%,而深圳则是4%,深圳每千人中研发和技术人员就有17个,是香港的6倍。
有“香港铁娘子”之称的林郑月娥上任后的首份施政报告中立下目标:在2022年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前,香港研发总开支相对本地生产总值的比例由0.73%升至1.5%,即每年约450亿港元。
为鼓励全 社会 增加研发投入,香港特区政府在2018年至2019年财年中,对私营企业的研发支出实行了高达300%的税收减免,成立创新和技术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当地初创企业,向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研究资助局研究基金注资200亿港元。这些举措正在加强香港创新生态系统,并将推动至2022年香港的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翻一番,达到1.5%。
香港 科技 园:致力于
将香港打造成创客枢纽
与香港中文大学紧密相邻的就是香港科学园。与深圳福田口岸一河之隔的香港科学园是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扶持下建设的科创中心,目的是为香港科创领域的年轻人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科学园第一期工程于2004年竣工,目前已建成的三期总占地面积约22公顷。
莫伟轩表示,截至目前,在香港科学园区内,一共有超过700家 科技 公司,就业人员超过13000人,其中研发从业人员约9000人,占比约七成,创业培育计划毕业公司达到622家,2018年至2019年,香港科学园区内的初创型公司共筹集资金180亿港元,筹集资金额同比增长约五成。
为吸引高 科技 人才,香港政府发布了“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以帮助初创型 科技 公司吸引海内外顶尖人才,通过 科技 园把高 科技 人才入境计划手续变得快捷方便,大概4个星期就能够在入境处拿到工作签证。
莫伟轩表示:“我们重点研究与发展五大 科技 领域,包括生物医药 科技 、电子、绿色 科技 、资讯以及通讯 科技 及物料与精密工程,致力于将香港打造成为创客枢纽”。
去年4月底,香港资本市场进行了25年以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接纳未盈利生物 科技 公司IPO,修改了第二上市的相关规则,方便更多已在主要国际市场上市的公司来港进行第二上市,改革后的主板将能聚集更多类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成长性创新公司。
无论是在人工智能、生物 科技 、金融 科技 、机器人等领域,还是大的资本市场,我们都能看到香港正在创新求变,积极迎接新经济的到来。
香港创业生态圈氛围渐浓
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这为香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科创企业,带来了新的政策支持。
香港各界连同港府都在期待,香港可以孕育更多的大疆与商汤。
2006年,依托港科大的研发累积和导师李泽湘教授的帮助,汪韬在深圳创立大疆 科技 ,如今成为中国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估值超过200亿美元。商汤 科技 与大疆的成功,成为香港 科技 创业的新势头。同一时期,部分香港投资人开始对初创型高 科技 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今年1月份,阿里巴巴香港创业者基金筹办的第二届大型创业活动Jumpstarter创业盛典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癌症基因检测服务、通过微生物移植改善菌群失调、新零售模式……折射出香港创业氛围的活跃,投资推广署最新调查显示,香港初创企业2018年同比增长18%,达2625家,超过1/3的创业者来自香港以外的地区,主要包括英国、美国、中国内地等,初创公司业务多元,涉及金融 科技 、大数据、云计算、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及物流 科技 等。
若能将办公场地租金压缩,在港创业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也能更多激发年轻人投身于创业中。这几年香港的共享空间越来越多,其间也少不了大地产商的支持,新鸿基、信和集团分别在观塘、佐敦给香港的创业者提供共享空间。此外,位于观塘的腾讯Westart众创空间于2018年8月正式开业,至今已有来自8个国家的70家初创公司入驻。
2017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为青年创业及艺术家提供工作空间,并推出“青年共享空间计划”,在香港政府的号召下,包括新鸿基地产、信和集团、英皇集团等公司在内的1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支持,将旗下的办公空间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优惠租金租给创业者。
据莫伟轩称,截至2018年末,全港产生了大约2600家初创企业,年增速达到18%,香港的初创生态圈逐渐有了起色。
至于为何没有在内地开展业务时,施明耀补充说,内地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市场,但由于在内地设立的生物 科技 类公司每开一个实验室或者研发一个项目都需要拿证,过程相对复杂,未来就看大湾区是否对基因检测有一个好的政策,也非常期待。
香港现阶段对创新 科技 企业最直接的吸引力除了上述高端人才储备、研发能力以外,就是IPO——一条更为通畅和便捷的公开融资渠道。而善觅也是其中一家,将在2年后谋求港交所上市,为公司未来在内地的业务扩展储备粮草。
对于作为国际金融、物流、航运中心的香港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亦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其突破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
基于香港 历史 背景,香港在语言、文化、金融、法律、国际商贸、物流等方面与西方接轨比大陆更有优势,利用香港去开拓国外市场,会成为内地企业在全球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
而目前,香港其实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 科技 的时间节点:大湾区战略和“智能时代”新 科技 变革的双重机会。
香港达雅高、香港达PG、香港达DNA
基因:
或者叫遗传因子、遗传基因,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人类约有两万至两万五千个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辈。按照其控制的性状,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基因检测:
gene test,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是取被检测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扩增其基因信息后,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分析它所含有的各种基因情况。
关于“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翠卉]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2-683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翠卉”!
希望本篇文章《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香港:创新求变 建立世界级科创中心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