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普小报告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小报告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普小论文
探究鱼鳔
记得有一次爷爷杀鲫鱼的时候,我站在旁边看。爷爷把鲫鱼的肚子剥开,拿出一个白色的、象花生的形状的东西给我玩。我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爷爷说:“是鱼鳔。”我好奇地拿在手里,发现里面是空的。我好奇地问:“这东西有什么用啊?”爷爷说:“等你上学了,问你的老师,爷爷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有天中午我在学校食堂吃饭,菜盒里有红烧鲫鱼。突然大脑回忆起爷爷给我的鱼鳔,对鱼鳔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于是,我兴致勃勃地跑去问老师:“余老师,鱼鳔是干什么用的?”老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露出了微笑:“鱼鳔是鱼里面的一个结构,它里面是充满空气的。当里面充满很多空气的时候,就能使鱼在水中上升;当里面的空气被压出去,鱼鳔瘪了,鱼就沉下去了。”我似乎明白了,“那,所有的鱼都有鱼鳔吗?”不知哪里冒出的想法我接着问道。老师皱了下眉头,思索了一会。“有些鱼是没有鱼鳔的,如鲨鱼和一些深海的鱼。”“那么,没有鱼鳔的鱼,它们怎样上下沉浮的?”老师紧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然后微笑地看着我,抚摸着我的头,说到:“小朋友,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把老师都难住了!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一起做实验、一起查资料,把这问题解决,如何?”我高兴得用力点了点头。
隔了一天后的下午,余老师把我和和几位同学集中在一个教室里。开始我们探究鱼鳔作用的实验。
实验1 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是否有关?
问题: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是否有关?
假设: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鳔的大小有关。
实验设计:选取4条活鲫鱼,在其中2条鱼的腹部小心的剖开一个小口,用镊子夹出鳔,并用小刀将它划破,用针线将小口缝上,作上记号。剩余的2条鱼不做任何操作,作为对照组用。将4条鱼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它们的沉浮和悬浮。
实验现象:1、发现作上记号的2条鱼(就是鱼鳔被划破的鲫鱼),行动不灵活些,但能在水中沉浮。2、所有的4条鱼在沉浮的时候,鱼鳍都在不停动的。
实验结论:鱼的沉浮与鱼鳔关系不大,与鱼鳍有关系。
于是,我们又做了第二个实验。
实验2 探究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鳍的关系
实验步骤:1.选取一些活鲫鱼,分成四组,每组3条。第一组,小心的剪去鱼的胸鳍、腹鳍;第二组,小心的剪去尾鳍;第三组,小心的剪去所有的鳍;第四组,不剪任何鱼鳍,只作为对照组。将四组鱼放入鱼缸中,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和悬浮。
观察记录:第一组,鱼能自由沉浮但不能悬浮,而且无法停下来休息。第二组,鱼能慢慢浮沉,但平衡性不好、速度较慢。第三组,鱼浮沉的速度很慢,浮沉不稳定,平衡性不好。
实验结论: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鱼鳍的确有关系,鱼在水中的沉浮主要靠鱼鳍的运动来实现的,特别是尾鳍的运动是鱼沉浮的主要原因。
实验后,我们和老师一起通过实验的大量事实和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然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鱼的上浮和下沉与鱼鳔的大小关系不是很大,主要靠鱼鳍的运动来实现,而且鱼鳔在上浮下沉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是被动的,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在原子王国里漫游
缥缥缈缈的神秘云雾中,一扇七彩的大门若隐若现——远在天边,又似乎近在眼前。这迷蒙的原子王国的大门里,有多少令天下万物黯然的珍奇,有多少严密而普遍的自然规律呢?
大门紧闭,“天梯”也似乎遥不可攀,耗费一生行至门前,却又无力叩响玉扃……
自古希腊以来,一批又一批探索的勇士整装出征,想敲开这自混沌初开以来沉寂几千年的原子王国的大门窥探其奥秘。
勇敢智慧的,迈着坚实的脚步,向前行进着。
1869年,大门前走来一位年轻人,他锲而不舍地观察、实践,终于找到了敞开大门的金钥匙。“咣!”门豁然大开。这位勇士昂首阔步,第一个闯进了原子“王国”。他,就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原子“王国”的立法者。从此,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人这个王国遨游了。
啊,我怎样才能用语言来向你描述那个无边无际的原子王国呢?
…… 那空间是广裹无尽的。我们像浮云一样轻盈,像小鸟一样展翼。一个一个的电子从身旁箭一样穿过。——哦,箭的速度又怎能和这些“飞毛腿”们相比!它们来去匆匆,像严肃的奔赴使命的战士,却又在急促的飞奔中连着打滚儿,像群调皮的孩子。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么多高速运动的电子,没有一个在途中耍“孩子脾气”,和别的电子相撞。它们井然有序,就好像一辆辆火车在条条轨道上奔驰。
是的,它们跑得多快:每秒钟大约30万千米,接近光速!但是它们又总是绕着一个中心飞奔:这个中心,被科学家们称为“原子核”,俨然是“一国之君”,被电子——众臣民膜拜。然而它在一个原子的世界中所占据的空间如此之小,就像放在一座十层大楼里的一颗小小的樱桃。
且慢!更神秘而有趣的东西还没有游历到呢。
先设想一下这样一个游戏:把一个大泥娃娃敲碎,从里面挖出一个小泥娃娃来,当你惊奇地再把小泥娃娃打开,哈,里面又跳出一个更小的泥娃娃!……
原子王国的奥秘,正像这个不肯宣布自己秘密的泥娃娃:当你找不到合适的工具打开外面一层,你会多么伤脑筋!而当你成功地又取出一个滑稽可爱的小泥娃娃,你又会多么惊喜!
在惊喜的同时,我们应该记住这两个科学家的名字:汤姆逊和卢瑟福——是他们首先敲开了原子的最外层,打破了人们先前认为“原子不可分”的观念。
1897年汤姆逊在阴极射线管气体放电实验中发现了电子。1919年卢瑟福以他成功的a粒子散射实验,宣布了这样的结论:原子内有核,在距核很远的地方,有一些电子绕核旋转。
等到1932年查德威克在用a粒子轰击铍靶的时候发现了中子,人们才掌握了敲开原子核这个“小泥娃娃”的工具。
快,我们再钻进原子核内去漫游一番吧。
核内的世界比外头可就小多了。我们看到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把它们与轻灵的电子相比,咳,那简直就像是拿大象和小蝴蝶相比,质子和中子都比调皮的电子重1836倍!
要是在你周围出现一个比正常人重十几个一百倍的家伙,谁见了不吓一跳!不过你不必为它是否需要“减肥”而担心。这些质子和中子们显然对自己的体重感到相当满意。看,它们悠闲自在的样子,还颇有些“南山樵夫”的乐天派精神呢!
从核中出来,眼前顿时就开阔了许多。电子依然忠诚地卫护、礼拜着原子核,而核内的家伙们也就安然受之了。
突然,一个外层的电子惊叫起来,霎时,它就消失了。其余的电子们立即高声地议论起来:“又有一个姐妹被夺走了,真可怜。”
“有失必有得嘛,大伙儿齐心协力,也到别的‘王国’里去抢一个回来!”要知道,在微观世界里,有多少个原子王国啊!它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大原子王国。这个大王国通常被人们称为元素家族。
原来,在原子王国里也充满了惊涛骇浪,也有恃强欺弱的“不平”事啊!不过,这些议论倒使我好奇起来:别的原子王国在哪里?
于是,我飞出了这个原子王国,四处寻觅。果然,有不计其数的原子王国呢!
我便在一片和谐的气氛中拜访了碱金属原子、放射性原子以及惰性原子等等原子王国。各王国的特色是不同的,正如妍丽的百花,缤纷多姿。庞大众多的原子王国间有 “战争”,也有“和平”;有的王国和睦相处,结为近邻,比如氢原子王国和氯原子王国就是这样;有的却战火绵延,双方为了夺取原子,互不相让。
我不禁浮想联翩——
向大自然挑战的科学工作者们历尽艰辛、磨难,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取得一点成功。不是么?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玛丽亚?6?1居里等人都曾在放射性原子王国的大门前披荆斩棘,向后来人献上了打开这一层“泥娃娃”外壳的钥匙。居里夫人那本实验记录,直至今天,它的扉页、内页的辐射性仍然高于周围环境2~3倍甚至 10倍!更不消说居里夫人是死于致命的镭辐射了……在敲开科学大门的探索之路上,多么需要这种勇于献身的人啊!
世界是如此之大,即使在人类肉眼无法看到的原子内部,也有那样丰富而巨大的世界!
漫游在原子王国里,我不仅为自然的现象和严谨的规律而惊叹;我更多的是思考:作为有志青年,作为中国人,我们该为人类科学的发展、中华民族的腾飞,为彻底揭开这原子王国无穷的奥秘,作出怎样的努力?
关于“科普小报告文章”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怀奥翔]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2-6800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怀奥翔”!
希望本篇文章《科普小报告文章_3》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科普小报告文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普小报告文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普小论文探究鱼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