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目前,我国动漫及相关产业年产值约为500亿元,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市场,对产、学、研,对教育、网络、文化及制造、商贸、物流等传统产业均能产生深刻的影响。截至2007年10月,国内已有30多个动漫产业园区、5400多家动漫机构、450多所高校开设动漫专业、46万多动漫专业在校学生。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分析: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年首播国产动画片达65000分钟,收视份额快速增长,有效落地不断扩大,观众规模超过6亿人。
求关于中国动漫发展趋势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不要抄袭。1500字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商业大潮的涌动,由动画而引发的巨大的产业“追星”已经在世界各国竞相展开。特别是日本,已经形成了产业一体化的经营格局,成为日本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今日本动画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超过钢铁业。韩国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也已成为亚洲动画业界新的翻海蛟龙。
与农业、工业、矿业、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不同,动画业能够成为启动快、扩张力强、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兴产业,其内在动力在于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且投资回报率高。调研结果表明,动画产品的投资回报率为2至50倍。正是动画业的高回报率,才有了今天的迪斯尼那谜一般的辉煌。
我国的动画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挑战与机遇共存,如何发展和振兴中国动画行业,成为很多有识之士谈论的焦点。而且大凡论者必称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言者必及美国的迪斯尼和日本的动漫业,二者成为了现今中国动画业的鞭策与镜鉴。
说起中国动画的辉煌,我们可以从尘封的竹筒中倒出一连串的金豆子:《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哪叱闹海》、《三个和尚》……遍数家珍,我们可以捧出几十个国际艺术大奖,国际动画艺术界因此称誉我国民族动画片为“中国动画学派”。但仔细想想,这只是外国动画艺术家们对中国动画艺术家们艺术上的肯定和美誉,这其中也包含着对中国动画艺术种类繁多的称道——动画片、水墨动画片、剪纸片、拉毛动画片、贴纸动画片、木偶片、泥塑木偶片……我们应有尽有。中国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们为民族动画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把中国动画带进了阳春白雪的象牙塔。塔虽玲珑,却是有价无市;塔虽辉煌,却难免束之高阁。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电视传媒大发展,观众特别需要动画片的时候,我们的动画艺术家们创作的动画片却从生产车间直接飞向国际**节,“载誉回国”后直接藏进了中影公司的资料片库。其结果是,当国家投资越来越不能满足客观市场需求时,当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我们的国产动画这部高档豪华列车却出了轨。
面对出了轨的这部高档豪华列车,如何让其步入正轨,暨如何发展和振兴中国动画行业,众多有识之士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的说,“动画行业需要产业化”;产业化就需要大量的资本注入,钱由谁出?有的说,“由产业链中受益最多的行业投资生产”。当前我国还处于动漫产业的摸索与发展阶段,很多企业并未认识到动漫产业的巨大商机,同时动漫产业投资成本过高,受益最多的企业也未必敢投,于是有人大呼“动漫行业缺钱”,中国动漫产业是缺钱的问题吗?其实未必是仅仅缺钱的问题,在一个不完备的市场环境里,一个没能形成循环链条的产业投的钱再多,都血本无归,市场没有回报,谁还敢再投?纵观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他们普遍的特征是具有一个完善的、健全的、积极的产业链条。按照国际动漫产业的惯例,动漫产业一般由动画前期市场调研和策划、动画片生产、动画片营销(发行)、动画片播放、动画片衍生产品营销五个部分组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在这个链条中每一个环节的运作质量都直接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成败,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而这其中的每个环节又牵扯众多行业(如策划公司、动画制作公司、广电业、出版业、玩具业、服装业等20多个行业)。目前在我国动画业中,动画的产业链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往往是动画节目制作后,除了完成播放这一环节之外,其他环节则基本处于被动停滞状态,好一点的有图书与音像进行出版发行,而玩具和形象授权更是凤毛麟角。动画片光靠播出根本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回报,必须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盈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动画要走出低谷,实现高质量、多精品和持久稳定的发展,产业是惟一的出路。要想产业化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完全市场化的营销模式。
一、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条,采用先进的市场营销模式
动画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建立空间广阔、配套完善的市场环境及完整的产业链条。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动画产业存在着两个阶段,两种不同的传播形式的市场。一是动画片在影视系统的播出市场;另一个是动画衍生产品售卖的营销市场(包括图书、音像、玩具、鞋帽等市场)。这两个市场是相互依存、互为动力的关系。动画片在播出市场表现突出,不仅能够通过播出费回收成本,获取利润,而且在影视系统广泛传播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起到促进衍生产品市场销售的作用。衍生产品的丰厚利润反过来投入到动画片的制作中,从而形成投入-产出-收益-再投入的良性循环,有效地提高了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而数量和质量又是保证动画片在播出平台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样就形成了动画产业链进行良性循环的健康互动关系。而目前,中国的动漫产业还处在一个缺环断链、尚未完全市场化的怪圈里。
我们说的“缺环”是指中国动画业目前缺少前期市场调研及动画片营销这两个环节,这是个能够将动画制作与播出平台和衍生产品市场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断链”是指产业链中涉及的各个行业之间,缺乏合作基础,他们主要还是受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条块分割思想的影响,致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根本没有将彼此视作一个整体,往往各打各的算盘,缺乏内部交流和合作的愿望。表现在:制片单位等播出机构给了钱订了合同才生产制作,电视台则是迫于政策的压力才播出国产动画片,他们关注的是收视率以及能否给台里带来广告效益,至于动画片衍生产品市场的开发以及制作单位的利益,则与电视台无关;由于前面环节不畅通,衍生产品开发无利可图,企业自然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而由于动画衍生产品市场难以创造出利润,当然也就没有人愿意为动画片投资了,这必然要造成动画片的数量和质量低。为提高电视台的积极性,除了动画制片努力提高动画片的质量为电视台赢得良好的收视率,还可以考虑通过分割给电视台一定的版权,使之参与到动画产业链中,并能够在获利最大环节——动画衍生产品市场有利可图。
外界一直惊叹于迪斯尼的制作技术与创意能力,认为充裕的资金是支配他们成功进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前提条件。其实这些震撼世界的动画大片,偏偏都是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加工生产的。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他们周密细致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从题材选择、剧情安排、角色道具设定、动画制作、特效处理、后期合成,再到节目发行、品牌建设、产品开发、品牌授权等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做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商业计划目标、方向和战略战术,包括资金规划、人才规划、制作计划、发行计划、渠道建设规划等。
相比之下,国内的动画制作企业很多都是有制作部,没有市场部;有故事大纲,没有公司简介;有动画片制作方案,没有商业计划书;有制作资金计划,没有市场运作资金安排;公司组织结构图流于形式。成立之初,公司投资人既当创作者又是经营者,公司“一把手”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创作总监兼任,制作与市场“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往往是,预期的目标大打折扣,甚至“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以说,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市场意识以及支配动漫产业链各环节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企业管理思维和经营行为“重制作轻市场”,导致“市场先行”成了一句空话。
中国的动漫市场,不缺故事,不缺形象,更不缺原创动画片;缺的是好的创意策划,缺的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核心管理团队和创作团队;缺的是经过科学的市场调查分析后制定的系统的制片计划、发行计划、产品开发计划、资金人才规划等。只有项目,没有具体的市场规划或计划支撑的一套庞大的商业系统,投资机构当然不会轻易出钱投资。缺乏产业化运作的系统理念,缺乏延伸产品开发经营的成熟环境和专业队伍。众多原创卡通企业无法获得来自产业市场的资金回报,国产卡通一直难以形成产业链内部的良性循环
二、打通动画业与漫画出版业的行业壁垒
动画产品和一般产品的回报区别很大,一般性的产品只能销售一次,而动画产品则可以立体交叉,循环反复地销售,得到多次、多地域、主产品和衍生产品的综合性永久回报。著名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在获得长达80年丰厚回报的今天,依然经久不衰。其衍生产品发展是不容置疑的。动画制作是一项投资较大的商业活动,一旦作品投放市场后得不到观众的认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漫画可在动画制作之前预测其是否成败的可能。漫画杂志和图书是成本较低的媒体投资,只有动画片的1/200到1/300,因此我们创作剧本,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传播出去,进行市场测验,鉴定故事情节、人物设定及选项是否符合定位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趋向,是否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不过可惜的是在我国的动画制作与漫画创作之间,至今还极少出现交叉情况。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动画和漫画的发行分属两大媒体——电视台和出版社,而这两大媒体又分属不同的上级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各有各的行业规则,版权利益难以分配。二是我国的漫画市场极不成熟,首先是没有成熟的读者群,其次是没有成熟的市场。据统计,目前在日本、韩国成功的动画片大约70%来源于漫画,这就是说成功的动画片在拍摄之前,其形象和故事大都已经拥有了广泛的知名度和众多的热爱者,如《机器猫》、《铁臂阿童木》等等。
三、打造以“播出平台”为核心的产业链
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依靠衍生产品的开发来回收成本和盈利的,而动画片的播出仅仅是衍生产品的广告而已。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极为片面的。从日本、美国和欧洲成熟动画市场来看,绝大多数动画片制作还是为了在电视台播出,以赚取播出费为目的,但在国内电视台的动画片的播出费用是非常低的,10~1000元/分钟,平均在50元/分钟,电视台处于强势的“垄断地位”,似有店大欺客之嫌,一面是1万至1.5万元人民币/分钟的制作成本,一面是50元/分钟的播出费用,实在是太悬殊,难道电视台真是“店大欺客”吗?纠其原因有两点:
首先中国播出市场受到从国外引进动画片的冲击。近十几年来美国、日本等国的动画片大多由我国玩具商、广告商引进,这些引进的动画片大部分是美国、日本上世纪60~70年代的产品,早已经回收成本并赚取了巨大经济效益,它们在电视台播出基本是免费的,目的在于敲开中国电视台和衍生产品市场的大门。然而,正是这些“免费的午餐”,不但造成了我国动画播出市场的极大混乱,而且也成为国产动画片播出费长期处于不合理现状的重要原因。
其次是由我国电视台的运营机制决定的。虽然电视台属于国有资源,但在经济上都是自负盈亏,广告收入几乎是各级电视台惟一的经济涞源,而广告收入的多少又取决于电视台节目的收视率。一般来说黄金时段(晚7:00~10:00)播出的节目收视率高。收视率高的节目中插播的广告,其收费也就高。电视台为了适应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动画片一般都放在下午4:00~6:30播出,收看的人群也只是没有主动消费能力的儿童,自然难以招来商家出高价播出广告,从而致使电视台利益受损。如果不得于政策的压力,电视台根本不愿意播放国产动画片!所以更不肯出高价购买动画片了。
如何改变这样的现实呢?首先电视台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在发展扩大传统盈利模式(以广告收费为主)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是互动短信,付费电视、电视剧等产业,但这些产业远远不及动画产业的瞬间爆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能搭上动画产业这列快车,必会大大增加电视台的创收空间,对电视台来讲也应该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
电视媒体应实现与动画产业的互通,由单纯的播出媒体转变为引领庞大动画产业群的排头兵,成为动画产业运转的核心,而把收益的重点从传统的广告转移到通过建设产业链,从产业链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从动画版权和产业开发这两大块上,电视台获取的巨大收益就将是单纯广告收益所难以相比的。动画产业成长的速度十分惊人,一般产业要获得100亿元的销售非常困难,而且周期很长,但动画产业却具有很强的爆发性收益。日本三大卡通偶像之一的“皮卡丘”,其衍生产品在国内外共有112家公司制造销售,短短4年,利润就超过7000亿日元。此外,还可以根据综合性频道和专业性动画频道收看人群的不同,生产出或购买适合不同人群收看的动画片,也就是生产分级动画。
美国迪斯尼公司早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1983年公司在美国开通了第一迪斯尼频道,开始了由媒体带动制作的转型,截至2003年迪斯尼在63个国家拥有110个频道。通过这些频道的播出,迪斯尼动画片流布全世界,紧跟其后的便是滚滚而来的迪斯尼产品。
迪斯尼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电视媒体不应该只是旁观者和被动播出平台,而应该积极参与到产业运营中来,自觉地将电视台播出所能够产生的影响最大化,以便电视台媒体将跟随整个动画产业的繁荣而获得更大的效益。 毕竟广告费收入已不能满足电视媒体的利润增长速度,电视台需要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动漫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动漫事业发展很早,从20年代中国的动漫先驱万氏兄弟开始研究动漫制作算起,到现在也有近90年的历史了。这中间也有过享誉世界的动画片的出现,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天书奇谭》、《葫芦兄弟》等等,其中也不乏代表当时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巅峰之作。甚至日本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冢治虫走上动漫之路就是因为1943年在**院看了一部中国动画**—《铁扇公主》才立志从事这项事业的。而日本另一位动漫风云人物宫崎俊又是受到了手冢治虫的影响才走上动漫创作这条路。据统计,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落后于国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时至今日,中国动漫已经没落成了动漫界的“第三世界”了。
中国动漫市场目前完全没有一个有序的市场秩序,产业链断链,各方资源几乎处于一种互不相干的状态,一厢情愿的规划,所有的动作不按市场规则出牌,走一步算一步。这种局面的造成有很多原因:(1)动画片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2)题材陈旧且无聊,原创剧本匮乏;(3)动漫人才缺乏;(4)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5)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6)专业运营不足。
由于以上这些原因,使得我国的动漫形成了这样的发展趋势:
1、关于人才。有业内专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模式化教育,从某种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顺从、统一的传统文化心理。然而,动漫的创作离不开丰富超凡的想像能力,有时甚者需要的是极富夸张的想像,这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原创动漫人才的匮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关键。据了解,国内动漫产业急需创意研发人才、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漫人才和经营开发人才。目前,全国动漫从业者不到1万人,只及韩国的1/3,因此我国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处于严重紧缺状态。所以,培养出大量的有技术、有思想的动漫人成了当务之急。
2、关于剧本。业内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如今我国的动漫产业链中,重视开发和扶植原创漫画的力度还很不够。漫画可以延伸出动画,且隐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国内目前几乎“无漫可动”。原创漫画是动画和游戏的基础和本源,没有欣欣向荣的漫画难以改变当前后劲乏力的状态。我国动漫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到一些适合时代发展和符合日益长大的孩子们口味的优秀剧本。
3、关于运营。优秀的动漫作品诞生后,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必然离不开专业的运营操作。曾专程前往日本考察动漫产业发展的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金德龙说,国际惯例显示,动漫产业并不靠出售的播出版权赚钱。他说:在日本和欧美许多国家,影视播出的版权收益最多只占到制作成本的20%。动漫产业最大的赢利点,不在销售影视版权,而在衍生产品的开放和生产。就以日本动漫产业为例,日本动漫的大量附属品———动漫周边产品,丝毫不逊色于日本的动漫产品,只要有一部动漫热播,市场上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优质的动漫周边产品,关于动漫主人公的玩偶、服饰、挂件、文具……一切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而目前我国的动漫周边产品,依然只停留在以毛绒玩具为主,在大量盗版横行的阶段,并没有将动漫周边产品发展为产业。而将动漫周边产品产业化,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重要走向。
未来或许是美好的,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以及中国目前强劲的发展势头,都让大家对中国动漫的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但往往现实是残酷的,今日的中国动漫俨然是个充满了希望、失望、口水、抱怨的杂烩缸。《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为中国剧场动画的发展也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动画**或许也是中国动漫发展的一个突破口。
关于“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碧秋]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2-6693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碧秋”!
希望本篇文章《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目前,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