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经脉循行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二)与脏腑器官联系:胞宫,会阴,口唇、眼、咽喉
(三)主治概要
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病证,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四)本经腧穴: 24个 起穴:会阴 止穴:承浆
歌诀:十四任脉走腹胸,起于会阴承浆停,强壮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
1.中极(RN 3) 膀胱募穴,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功能益肾气,助气化,调经血。
主治
①泌尿系病证:遗尿、小便不利、癃闭等;
②生殖系病证:遗精、阳痿、不育等;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带下等。
操作直刺1~1.5寸,针前必须排尿;治尿潴留要对耻骨联合内侧缘斜刺,孕妇禁针,可灸。
2.关元(RN 4) 别名:丹田 小肠募穴,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功能温肾壮阳,培补元气,调节肠腑。
主治
①?强壮保健要穴?、?壮阳要穴?:
主治元气虚损诸证: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等证;
②泌尿生殖系统病证:尤长期的、慢性的、阳虚等所致者-遗尿、尿频;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
③肠腑病证:腹痛、腹泻、痢疾、便血等;
④减肥:腹部肥胖三大穴:天枢2、关元1。
操作直刺1~1.5寸,针前排尿,孕妇禁针。
减肥时不需深刺,针至脂肪层即可。
关元是脏腑虚惫、诸虚百损常用穴,虚则补之,故临床多用灸法。
3.气海(RN 6)?气病要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功能 培补元气。
主治
①?补气要穴?、?气病要穴? 一切气证:
气虚、气滞皆可,更偏于补气。
② ?强壮保健要穴?:可培补元气常灸气海、关元补先天;灸三里补后天
③泌尿生殖系统病证: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崩漏、带下、阴挺、胞衣不下等。
操作直刺1~1.5寸, 孕妇禁针。多灸。
4.神阙(RN 8)回阳救逆要穴
定位脐窝中央。
功能温阳救逆,回阳固脱,调理肠胃。
主治
① 回阳救逆:虚脱、中风脱证、四肢厥冷等元阳暴脱证;重灸,至肢温脉复为止。
② 强壮保健穴:
③肠腑病证:腹痛(绕脐腹痛),腹胀,腹泻等;
④泌尿生殖病证:水肿,小便不利; 不孕等;
⑤痤疮、黄褐斑,荨麻疹等。
操作只灸不针,多用艾条灸或艾炷隔盐灸、隔姜灸。
5.中脘(RN 12)胃募,腑会, 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与任脉交会穴?健脾和胃要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功能健脾和胃,化痰安神。
主治
①脾胃病证:胃痛、腹胀、纳呆、呕吐等;胃病基本方中脘、内关、足三里
②神志病:阳明腑实之 神昏谵语、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者痰蒙心窍之癫狂,脏燥,失眠,头痛等证。
操作直刺1~1.5寸。过饱者慎针。可灸。
6.膻中(RN 17)心包募穴,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功能 宽胸理气,宁心通乳。
主治
①?气会膻中? 一切气病:气虚、气滞、气逆皆可:咳嗽、气喘、胸闷、心痛、噎膈、呃逆等胸中气机不畅的病证;
②心包(心)的`病证:胸痛、心悸等;
心包(心)常用方膻中、内关、三里
③乳房病证:产后乳少、乳痈、乳癖等。
操作平刺0.3~0.5寸,可灸。
7.天突(RN 22)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功能止咳平喘,化痰利咽。
主治
①止咳平喘咳嗽、气喘(尤急性突然的
气喘)、哮喘、呃逆、胸中气逆等;
②化痰利咽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
核气、急慢性咽炎、假球麻痹等。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转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刺入1-1.5寸,一般不留针。不可左右斜刺,也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禁用过细毫针,一般选26-28号针。
附:璇玑(RN 21)
定位天突下1寸。
主治止咳平喘咳嗽、气喘等胸肺疾患;
8.廉泉(RN23)阴维、任脉之交会穴
定位微仰头,在喉结上方,当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功能利咽喉,通舌络。
主治
① 舌咽病证:中风失语、暴喑、吞咽
困难、舌缓流涎、舌下肿痛、口舌
生疮、喉痹等咽喉;
② 消渴、口干、口渴欲饮等症。
操作向舌根斜刺0.5-0.8寸,或向咽后壁方向深刺2-3寸,不留针。
9.承浆(RN 24)任脉、足阳明经交会穴别名?鬼市?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能祛风通络。
主治①神志病:癫狂等,十三鬼穴之一;②口部病证:口歪、齿龈肿痛、流涎等。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刺灸法注意事项:
1.针刺胸腹部穴,应避免误伤内脏,下腹部穴针刺前应排空小便,孕妇禁针;
2.胸前各穴,一般由上向下平刺,一般不用电针,防止电流通过心脏造成心脏停搏;
3.天突应先直刺0.2寸,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后缘刺入,不宜过深,也不宜向两侧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
4.神阙多用灸法,一般禁针。
扑热息痛,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中文别名:?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退热净、 醋氨酚 、对醋氨酚 、索密痛 、乙酰氨基苯酚 、二醋洛尔。
扩展资料:
药物药理:
药效学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
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药动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完全( 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 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 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 可达43%。该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
半衰期β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 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脏疾患者可能延长, 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 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 剂量在650mg 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 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
哺乳期间妇女服用该品650mg,1~2小时报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 半衰期β为1.35~3.5小时。该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 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状:
适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该品因仅能缓解症状,消炎作用无或极微,不能消除关节炎引起的红、肿、活动障碍,故不能用以代替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各种类型关节炎。
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病例,如水痘、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包括应用抗凝治疗的病例),以及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应用该品时必要时还须同时应用其他疗法解除疼痛或发热的原因。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次 0.3—0.6g,每 4小时 1次,或每日 4次;一日量不宜超过 2g,疗程为退热一般不超过 3天,为镇痛不宜超过 10天。
2.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每次 10—15mg/kg或按体表面积每天 1.5g/平方米,分次服,每4—6小时 1次;12岁以下小儿每 24小时不超过 5次量,疗程不超过 5天。
参考资料:扑热息痛-百度百科
关于“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帅雁凡]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2-664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帅雁凡”!
希望本篇文章《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医理论知识针灸知识:任脉概念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