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教学目的:
1.能设想出多种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方法。
2.能够用实验证实自己的设想。
3.能够正确描述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重 点:
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难 点:
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是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教 具:小球
教学过程:
一、 让小球动起来
1.以2人小组或一人单独进行。活动时间约为20分钟。可以按照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交流、思考与结沦的过程进行探究。
2.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探究过的各种力,然后提问:你能用几种方法让小球动起来,又能用几种方法改变小球运动的方向?引起学生思考。
3.猜想与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小球动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并与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比——比谁想的方法多而奇特。教材中第37页的图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利用各种力使小球动起来。从而体验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分组实验。教师提示学生,在球体上添加别的物品(如插进一枚大头针等),可以改变底面的形状(如改为斜面、挖一个小坑、放一个挡板等)。要求学生把实验的力法、现象、结果记录下来
内容 方案 实验 什么力
让小球动起来
改变运动小球的方向
5.交流评价。实验结束后,分组交流各自的做法及观察到的现象,计出采用方法最多而奇特的小组。鼓励学生在讨论时用到风力、弹力、重力、引力等术语。
6.思考与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是什么力使小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并把结论写在教材的横线上。图中的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
1.建议2——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2.活动可分三步进行:
(1)教师出示观察问题:图中的物体各是什么,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物体运动需要的力与什么有关?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思考。
(2)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物体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帆船是在风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箭是在弹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
开始运动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与其结构、材料的关系,如帆与风力,弓的材料、形状与弹力,碾子的结构与牲畜力等。
(3)举出更多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利用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并试着分析力与物体的构造、材料之间的关系。
3.阅读科学在线。这是活动1、活动2的延伸,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机械运动的三种基本方式。建议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帮助学生阅读、思考:比如,物体运动起来是什么样的?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受力情况有什么关系?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等等。鼓励学生列举出更多的物体做平动、转动、振动的现象。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对平功、转动、振动下定义。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2、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 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金属条、热水、课件
学生准备:试管夹、蜡烛、凡士林、火柴、金属条、涂有蜡的金属片、三角架
五、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导入新课
师谈话: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妈妈在煮汤的时候,你把汤勺放入汤中,过一段时间后,勺柄会怎样呢?(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感知一下吧!老师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金属条的上端会怎样呢?1、学生推测实验现象.2、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感知实验现象.3、师提问,生思考:·露出水面的金属条怎么会变热呢?·热怎么会传递到上端呢?(生回答,教师利用动画课件演示)那么热是怎样传递呢?
二、学习新课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师谈话:刚才热传递的过程只是同学们的推测和感知,那么怎样才能亲自观察到热传递的过程,并证明你们的推测是否正确呢?(生回答:实验)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许多材料:试管夹、火柴、蜡烛、凡士林、金属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热传递的过程吗?1、小组讨论并汇报设计的实验.2、师利用幻灯片介绍实验操作的过程.并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及要求.3、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4、学生汇报实验现象.·火柴是怎样落下来的?·实验说明了什么?(热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点拨)5、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热传递的过程和火柴掉落的方向.
板书:热温度较高温度较低6、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蜡烛被点
燃后,热传递到金属条加热的一端,使金属条从加热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又传递给与它直接接触的火柴,这说明热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实验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师:如果把热源放在不同的角度,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为了便于观察,老师事先在金属片上涂有蜡,如果在金属片的中心(或边缘的一个点)进行加热,请同学们先猜想金属片中的蜡会怎样融化?(学生推测)1、课件演示做法,同时提示学生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进行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4、师小结.(课件演示)三、总结1、通过这几个实验,你们有哪些收获?2、总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课件展示)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上,推测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懂得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三、教学重、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四、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激光笔。
分组实验: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及夹子,一张黑色卡纸做屏、塑料管。小孔成像的材料(火柴、蜡烛、黑色光屏、带洞的卡纸)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关于“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道家淼]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1-6616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道家淼”!
希望本篇文章《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科学《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教学设计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