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调查统计分析,探索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以促使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体育是贯彻人的一生的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部分。学校体育对实施终身体育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对如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学校体育工作除增强学生体质外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3323人,其中男1548人,女177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掌握当前相关的研究状况,并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及体育教学需求。
1.2.3 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包括:对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内容。
1.2.4 统计、比较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下发问卷332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253份,有效率为97.89%。
2.2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因素(表1)
3. 分析与思考
3.1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学校体育教育是关键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表1显示,有57.1%―63.1%的学生都把体育教育因素放在第一位。学校体育为培养终身从事体育的能力,提高了实践环境,并让他们认识到学校体育不是人的体育实践与身体教育过程的终结,而只是人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是终身体育的一环,使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层次上得到提高,最终成为自我锻炼的指导者和终身体育锻炼的受益者。在这个关键阶段,施以科学的体育方法,为其一生的健康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
3.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坚持终身体育的第一动因。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可以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产生持久的注意,并能保持清晰的感知,丰富的想象。尽管体育活动过程付出较多的体力,比较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但是,如果对活动本身感兴趣,就会精神饱满,积极投入,刻苦学习,努力进取。表2显示,有54.3%―59.2%的学生都认为体育兴趣、爱好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实现。这就促使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体育教学大纲中把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求,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在学校体育期间,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喜爱。那么,培养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已成为学校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习惯兴趣和体育能力重要的目标。体育锻炼贵在有恒,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明确锻炼目的,提高锻炼自觉性,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做到锻炼身体科学化、知识化、经常化。
3.3 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学校体育的完善起决定作用
表3显示,男生体育锻炼选择具有刺激性、激烈程度大、有身体接触的一些项目像篮球、足球等。女生体育锻炼选择激烈性、对抗性不强,较文明的一些项目像羽毛球、排球、健美操、娱乐活动等。因此,学校体育的教育首先要从教学形式、内容上加以改进,来适应高职学生个体化的需求。其次就是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的投入,做到多元化,使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大,涉及的项目更广。
3.4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是合理体育锻炼的保证
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合理体育锻炼的具体指标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锻炼的强度≥中等。表4显示,学生中男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在50%左右,女生参加体育锻炼达到合理锻炼要求的学生只有30%左右。表5显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合适的锻炼器材场等方面。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必须增加体育场、馆及器材投入;积极组织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体育竞赛活动,将体育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和健康教育之中。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发展。
4. 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
4.1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体育课程成为指导学生终身参与体育健身的课程。
4.2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与社会体育接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多数喜欢球类项目,喜欢健美操的女学生较多,这与学生怕吃苦加上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的项目有关。以往我们只重技术、技能的掌握,轻健身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像那些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体育项目,学生很难会喜欢,因此,要从大众健康的角度出发,选择难度不大,易于开展,能够与社会体育接轨,对增进健康有较大实用价值的终身体育项目,增加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的比重,增加室内教授的体育课程及健身内容的比重,将我国传统的养生健身内容与现代体育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可以把太极拳、气功、游泳、网球与乒乓球等球类项目、健身跑、现代防身术等项目列入大学体育教材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从事的体育锻炼能够适应将来职业与生活需要。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鉴于学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不但要传授运动技术,而且还要将运动技术的健康原则、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增进其健康很有价值。可采取精简教学内容,实行主、辅教材制,在教学方面,除传统的循环练习、分组练习外,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电化教学等方法,也都应更广泛的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创造主动活泼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术,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4.4 培养学生优势的体育项目
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各不相同,要让他们有充分施展的余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才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实行“主副项”选项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一项为主项,其它一项为副项,每学期以主项搭配一个副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优势体育项目,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得到加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从而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他们优势体育项目,帮助其建立终身体育观。
4.5 改革体育考核评价方法
传统体育考试考核方法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求要,应增加纪律分、态度分,通过技评与达标的测试,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体育课的考核划分为体育技术考试、体育理论考试、体育课外活动出勤率三部分,其比例为40∶20∶40。建立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强调学生学会锻炼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强化终身体育意识。
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其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北军.体育教程[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6:20-22.
[2]张宝利.从体育健康意识调查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2):59-60.
[3]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99-100.
[4]于长镇.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体育科学,1993.5:14-16.
[5]樊临虎.终身体育与未来学校体育的展望[J].西安体育学报,1996.2:14-17.
[6]侯秋香,娄晶.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J].学校体育科学论,2001.7.33.
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单一
限于对教学指导思想的不深入理解以及对体育功能价值认知的狭隘,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选择简单化、形式化、易于组织的体育项目,这类项目过于陈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传统的体操、田径的铅球等,虽然这些项目在推动学生体育发展上不存在负面影响,但刻板地将这些项目填鸭式地教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喜爱、兴趣,忽略了当下体育教学的时尚项目、创新项目,这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的体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另外,教师在教学方面深入学习不够,教学理论与技能相对滞后,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在学生体育课上体现出来,放鸭子式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部分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体育课的组织与实施不单单是让学生集合后集体动动手、抬抬脚,更主要的是通过教学组织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创造性,既帮助学生认识体育,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素质的不完善以及靠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体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很难有质的突破,也制约着体育课的实施。
(二)学校重视不足
中学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体育的开展既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又需要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程度大不大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物质资源的丰富与否,影响着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否过硬。当前,部分中学注重学生的升学,全部精力与财力投入到学生文化课的学习,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因而对体育课建设相对漠视,体育基础设施落后,体育教师不受重视。有的农村中学体育仅有几个篮球和排球,根本就缺少体育场地设施,当然这与地方教育财政具有一定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在针对农村中学教育上针对学生体育锻炼依然提供了教育经费与辅助政策,恰恰是学校对体育课的轻视,使得这部分经费没有落实到体育中,严重影响了体育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学生投入不足
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学生也把升学作为了中学学习的唯一目标。因此,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较为冷漠,上体育课影响学习的思想较为广泛。体育本身具有增强学生体质的功能,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健康的体质,然而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足,缺乏体育兴趣,上体育课走形式。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兴趣、时间等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体育课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发展对策
(一)转变教学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思想,真正领悟新课标对于体育的基本要求,把突出学生综合体质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需要一个健全的身心。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线的教师职工,应该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途径,学习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要求,把握体育教改的实质,突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应获得的成效。只有整体上把握体育新理念,才能在教学思想上实现转变。把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念放一放,强调自己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体育教学新理念、新技能,突出对体育课创新教学的重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主要目的来重新审视当下的教学思想,做到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为学生上好体育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课开展得好坏,与体育课内容与方法有着重要的关系。为推动体育课的改革向发展学生转变,一方面体育课内容应与学生基本要求相适应,在本学校基本体育资源的基础上,适时引入新的教学项目,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把健美操、机械舞、骑马舞等时尚体育运动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融入的方式既可以模块化也可以元素化,转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保守,突出课堂元素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课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应向培养学生主动性、创新性和发展能力方面改革。突出引导学生主动涉猎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分析,以实际行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前,推动体育教改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多,注入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虽然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但教改方法的主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理论积累,另一方面要多了解目前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把握原则和重点,不断尝试与改进,实现教学方法综合化、差异化,以适应多元的学生体育需求。
(三)提高重视,加大投入
学校领导是统领学校教学任务的关键,是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挥棒,体育课要想有系统的、科学的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是十分必要的。各级各类中学领导层应充分认识体育的基本功能,并转变传统的体育价值观念,把体育课融入到学生整体培养环节。突出对体育课基础物质条件的支持,同时加大对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教师进修提供良好平台,建立体育教师教学激励与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四)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体育课基本理念的教育。具体途径可以通过观看体育比赛、体育辩论会、体育讲座等形式,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在思想上重新认识体育,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认识体育、喜欢体育、建立体育锻炼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环境,以引导学生重视体育课,把体育课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充分启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认真分析体育功能价值以及如何上好一门体育课,如何在体育课中学会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这种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理念的教育以及学生间的相互讨论与认知,能够较为快捷、有效地推动学生对体育的整体把握,为下一步上好体育课打好基础。
三、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关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发展,关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建立,各级中学应充分重视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软硬件问题,转变思想,提高重视,既要完善中学体育课开展的基本设施,又要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的改革,真正把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练习转变。
;关于“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绮波]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1-6608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绮波”!
希望本篇文章《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体育的功能 [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教学改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