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学小品是普及科学的小品文,文笔轻松、短小精悍、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科学小品”一词,是中国独创的,最早见于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创刊号(1934年9月20日出版)上。该刊开辟科学小品专栏,创刊号上还发表了柳湜的《论科学小品》一文,阐明提倡科学小品的意义。自此,科学小品开始创立。高士其、周建人、董纯才、顾均正、贾祖璋、艾思奇等,是这类作品的早期作者。1980至1981年,科普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高士其、董纯才、顾均正、贾祖璋的科普创作选集。另外,医生傅连暲,50、60年代发表过许多医学科学小品。天津科技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叶永烈主编的《中国科学小品选》(3卷)。
科普小品文,也称“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顾名思义,指的是那些用小品这种形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
什么是小品? 众说纷纭,这是因为小品文的范围很广泛,尤其在小品和散文之间,难以划出明显的界限。人们常把那些短小精悍、不讲格律、挥洒自如的文学作品统称为小品。
叶永烈在《科学小品探源》一文中说;“科学小品这名字,是我国独有、独创的。在国外,虽然也有类似的文章,但并没有成为一种专门、独立的文章体裁。”我是赞同他的观点的。正象我国的古典诗词是我国独有、独创的—样,科学小品也是我国独有、独创的一种普及科学知识的形式。
科学小品是科学文艺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而科学文艺又是“用科学全副武装起来的文学”。因此,文学艺术的一些创作规律大部分也都适用于科学小品的创作。
古人说:“诗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我说:自然科学本身虽然没有阶级性,但是一旦把它写成科普作品,就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篇科普作品,如果思想境界不高,即使科学性准确,文艺性再强,也是失败的,甚至是错误的作品。
科普作品普及宣传的是科学知识,一篇科学性不强,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作品,不仅达不到普及科学的目的,而且会给读者造成错误的影响,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有人把科学性称之为科普作品的灵魂。一篇科学小品全凭科学来武装,科学性不强的作品,立意多高,文辞多美,也如沙上筑塔,是立不长久的。
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既是评价一篇科普作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科普创作的基本要求。熔这“三性”于一炉的科普作品,才是真正受读者欢迎的好文章。
关于“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试灯问君]投稿,不代表华烁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syu.cn/jyfx/202501-6436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华烁号的签约作者“试灯问君”!
希望本篇文章《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华烁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文艺的科学小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科学小品是普及...